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根植「地產地消」,傳遞「食當季,吃在地」的幸福感
生活在臺灣寶島,是幸福的。雖然農地面積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各式各樣的蔬果、海鮮、肉品,隨著季節輪番上市,讓人們吃得精巧又美味,更豐富了臺灣在地飲食的面貌與內涵。為了傳達這份「食當季,吃在地」的幸福感,「食農知味─臺灣農民直銷站資訊網」於焉誕生。我們期許,這個網站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僅連結土地與農人的情感,也架構農產與消費者之間的網絡。從產地到餐桌的距離縮短了,農民生計無虞,飲食安全紮根,環境生態回春,才是農業永續的根基。

多年前的食安風暴,令人記憶猶新,也促成消費意識的轉變。美味不再是唯一的需求,食材的來源─包括產地、產季及栽種、加工過程,更受到普遍關注。新鮮,安全,成為日常飲食的必備條件。

地產地消,農民直銷站擔重任
在此趨勢下,農糧署力推「地產地消」、「食當季,吃在地」的觀念,參照歐美日等國的經驗,協助各地農會成立農民直銷站,並培訓眾多「食農教育士」,不僅農民多了銷售管道,也方便消費者就近採買在地食材,而食農教育士則扮演關鍵的「說菜人」角色,既需掌握在地農業特色、供貨農民狀況、農產風土故事,也能適時而精準地傳達「食當季,吃在地」的意義與價值。透過農民與消費者直接互動,將「地產地消」的觀念散播臺灣各個角落,更深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中。

至今,全臺已設立130多處農民直銷據點,包含農民直銷站、農村社區小舖、農民市集以及行動直銷站等類型。「小果」品牌識別設計深具涵義:明亮的綠、黃兩色,代表新鮮的農產品與人們溫暖的能量;張開的雙手,象徵生產者與消費者間「GIVE& TAKE」的雙向關係;微笑的柑橘則傳達臺灣優良的農產品及食農教育士親切的服務。藉由新鮮、安全、友善、多樣性、在地化的訴求,形塑極具在地魅力的品牌,打造「從產地到餐桌」最便捷的產業鏈,落實「地產地消」的精神,減少流通成本,縮短食物里程,產地直送新鮮、安心的農產品。

食農教育,拌入柴米油鹽更有味
網站名稱「食農知味─臺灣農民直銷站資訊網」,開宗明義闡述這樣的理念。所謂「食、農、知、味」,代表「食物、農業、知識、味道」四個元素,貫穿了農民直銷站與食農教育士的核心價值,也承載了三項核心任務:故事、知識、集市。以故事分享農產的溫度與魅力、以知識傳遞農業的價值,以「地產地消」的模式達到集市的目的,成為連接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最佳平台。

每日三餐是生活大事,柴米油鹽、魚菜肉蛋樣樣少不了,如何以最經濟的方式買到新鮮安全的食材?怎麼挑選、烹調才好吃、營養最完整?或是各地有什麼特產?直銷站有什麼好康活動?只要動一動手指,點開「食農知味─臺灣農民直銷站資訊網」就知道了,歡迎大小朋友一起來尋寶喔!

「食農知味」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一、授權方式及範圍
農業部農糧署「食農知味臺灣農民直銷站資訊網」(https://www.farmerstation.tw/)為保障著作人著作權益,聲明對於「食農知味」上刊載之所有內容,如為著作權法規定不得為著作權之標的(如法律、命令、公務員撰擬之講稿、新聞稿等 -- 請參考著作權法第九條規定)任何人得依法令規定合理自由使用。其他包括文字敘述、攝影、圖片、錄音、影像及其他資訊,均受著作權法保護,如欲引用,須註明出處(「本資料由農業部農糧署食農教育士及農民直銷據點地產地消推動計畫提供,資料提供單位: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並以超連結方式連回原始網頁。
二、相關事項說明
(一)本授權範圍僅及於著作權保護之範圍,被授權人使用時應遵守我國著作權法規定,不得有任何惡意行為,如有侵犯法律規定,悉由被授權人自負相關法律責任。
(二)本網站轉載其他網站之內容(如:好康報報、課程活動等單元),因非本網站原創內容,故不在本授權範圍之內。
三、本網站之授權,並不授予使用者代表本機關建議、認可或贊同其加值衍生物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