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直送
>活力好站
以服務和顧客搏感情,為地方農業升溫—臺南市新市區農會農民直銷站
文圖/食農知味
2022-05-30
這是新市農民直銷站面臨的挑戰──地處繁華的鬧區,多家連鎖超市、超商進駐,居民生活機能完善,民生消費選擇多元,尤其鄰近仁愛街的「永安宮」是地方信仰中心,白日人流量多,因而吸引許多傳統零售攤商的聚集。
「生鮮超市還沒有那麼盛行時,我們自己的農會超市非常受鄉民歡迎,直到臺南科學園區興起後,連鎖零售業抬頭,改變了鄉村型生活圈的消費結構……。」
新市區農會總幹事李美嬅回想往事仍歷歷在目,本身就是土生土長的新市人,對於家鄉的變化十分有感觸。原有農會超市的購物環境較傳統,貨品堆得比人還高,受地方商圈的發展影響,收入大幅下滑。幾經考量下,農會決定轉型,從申請農村社區小鋪開始,一點一滴的改變,測試消費者的接受度,最後成立農民直銷站,以「青春居酒屋」概念,打造清新明亮的店面形象,同時亦創立品牌「毛啟豆誌」,善用Facebook、Line群組等社群媒體,推廣新市在地的農業特色與產品。
傳遞溫度的農民直銷站
新市農民直銷站採用漾綠色調的知性風格裝潢,採光方式從舊有的平面光改為立體投射光源,營造溫暖的氣氛,牆面以日式居酒屋的情境故事,帶出農業與人的情感。讀著牆上的文案,李美嬅總幹事笑說當初為了開店還舉辦共識營,將大家與農共處的在地回憶化作文字,而這也是農民直銷站的特色之一,希望藉由服務傳遞溫度,讓每一場消費不只是單純的金錢往來,而是一段關係的交流。
「把婆婆媽媽當朋友,她們有事沒事,每天就會過來哈啦一下!」
新市農民直銷站店長張秀薇站在農友專區,清點剛上架的玉女小番茄,轉頭又對剛進門的熟客打招呼,不一會兒低頭以手機回覆訂單訊息,說話時朝氣蓬勃,總在銷售第一現場服務的她,與其它夥伴共同經營農會Line社群四年多的時間,為群組內的500位核心成員服務,銷售採「預購制」,以圖文訊息刊登產品資訊,客人可留言喊單,訂購在地農友的蔬果,許多限量的特色產品相當搶手。「Line群組的營收甚至比站點實體銷售來得好!」張秀薇店長表示,目前農民直銷站合作對象以小型生產者為主,且大部分為青年農友,多採友善農業方式種植,對於農友來說,產品採預購制,能夠事先評估採收時間,以維持作物新鮮度,同時也因為產量有限,消費者在物以稀為貴的情形下,反而爭相訂購。
加深對農業與飲食的理解,創造多元溝通
服務於農民直銷站的食農教育士許翰庭分享,由於主力消費族群為年輕的上班族群及在地居民,這些顧客多重視產品安全性,站點販售的在地蔬果由農會定期抽驗,產品外包裝的標籤可追溯生產者。而在銷售服務之外,許翰庭同時肩負農業推廣的責任,邀請在地農友拍攝料理短片,甚至以體驗農業形式,把顧客拉到農作物的生產現場,為農友創造與消費者交流的對話空間。
「這裡鎖定了精準客群,透過群組喊單的優勢,為我提供銷售的機會。」經營阿爸的白頭翁果園,青年農友陳正明主要生產火龍果及相關加工產品,他表示自己與大型通路合作,抽取的費用較高,並且有客層過於分散、商品數量過多難以聚焦的問題,而透過農民直銷站宣傳,藉由站點服務人員深度的顧客溝通,反倒可以帶動購買力。
友善循環,活絡在地農業
「在場域裡與不同的農友交流,可以精進自己的技術。」同樣種植火龍果的農友蔡永順,在農民直銷站結識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大夥兒經常共同參與站點舉辦的活動,面對市場不再是單打獨鬥,也互相切磋技術,提供更多的發展可能。
新市區盛產地瓜,以韓吉園地瓜為品牌的農友楊東茗,耕地分布在新市、新化兩帶,約有100多公頃,種植的作物除了提供通路商之外,另外以冰烤地瓜的加工產品放在農民直銷站販售。楊東茗說:「地瓜有大有小,將不符合通路規格、仍是新鮮的品項挑選出來加工,可拉長保存期限,增加銷售的機會。」
楊東茗目前採契作方式,成員多數為老農,將產品的部分收益回饋給他們,落實友善循環的工作理念。
對客人的喜好瞭如指掌,食農教育士許翰庭、店長張秀薇兩人,總會找機會定期拜訪農友,有時甚至親自開車載著蔬果,送回農民直銷站推廣。張秀薇說這些農友種植的作物能被顧客重視,是一項成就。尤其當消費者開始指名要誰的菜、水果,甚至開始意識自己生活的地方,原來有農夫堅持理念提供友善作物。這是農民直銷站的優勢,不同於鄰近的傳統市場、連鎖超市,消費者在這裡可以安心選購在地農友的產品,感受地方農業的熱情。
You May Like
猜你喜歡
Activities
近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