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站內搜索

在地食事

>

當令食材

破布子─料理鹹香回甘,蒸魚、煎蛋、炒青菜,口味層次輕鬆升級

文圖/食農知味

唐朝詩人李紳以「禾鋤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一詩,描述農人耕作之艱辛,以及一飯一粥得之不易,這用來形容「破布子」從野地到餐桌的過程,也恰如其分。小小一顆「樹子」,化身菜餚點睛之筆,其間耗費的時間、心力,只有產業中人才能體會。消費者品嚐魚鮮、時蔬之際,不妨輕輕咬下口中的「樹子」,感受那微鹹回甘、來自鄉野山林的滋味。

破布子從野地到餐桌的過程可謂「粒粒皆辛苦」。

破布子吃法南北大不同,都有濃濃古早味

外表毫不起眼的破布子,卻是早年農村民衆珍視的寶貝。沒有冰箱的年代,重鹹的「破布子丸」,因易於保存,是家家戶戶必備的食材。臺南市左鎮區農會總幹事張益瑞還記得,小時候,媽媽常用破布子丸炒蛋或煎蛋,甚至加點砂糖、醬油炒一炒,配上地瓜飯或是稀飯,便是飽足的一餐。

對於破布子的認知,南北大不同。嘉南、高雄地區長大的孩子,記憶裡,都有破布子的影像:田野邊,灰撲撲的大樹,初夏時節,突然掛滿珠串般的「樹子」,金黃中帶點粉彩,十分耀眼。採下後,經過熬煮、醃漬,就變成調味、佐飯的醃漬破布子或破布子丸,成為日常餐桌少不了的吃食。

北部地區則不然。張益瑞總幹事表示,直到20年前,北部民眾還不敢吃破布子。一般人與破布子的第一次「相遇」,多半在餐廳裡。樹子蒸魚、蒸肉,或與水蓮、苦瓜、山蘇同炒,鹹香又甘甜,為菜餚提鮮增味,但如他兒時印象中的吃法則很罕見。

醃漬破布子拿來配飯、蒸魚都好吃。
醃漬破布子拿來配飯、蒸魚都好吃。

破布子粗放,白堊土地質仍蔚然成林

破布子是紫草科破布木屬的小型落葉喬木,又稱為樹子、破果子、對面烏、白玉紙等。春天開花後,至6月果實逐漸從青綠轉為淺黃,即可採收。張總幹事指出,破布子生命力強,不挑土質,不論扦插或種子栽培都能存活,即使左鎮超過一半的土地是貧瘠的白堊土地質,破布子仍能落地生根、蔚然成林。

破布子性格粗放,但農人仍辛勤耕作,期待滿樹金黃。人稱「阿粉姨」的陳水粉,沿著山坡分區栽種約1公頃的破布子,每個區塊都整理得明朗清爽,絲毫不見破布子的「野生」樣貌,那是她每天透早就到園裡除草、修剪的成果。

破布子雖然「野性」十足,但「阿粉姨」的破布子園仍清爽潔淨。
破布子雖然「野性」十足,但「阿粉姨」的破布子園仍清爽潔淨。

破布子生命力強仍得看天吃飯

73歲的陳水粉,「從農」25年,原本在高雄當理髮店老闆娘。49歲那年,為了陪伴獨居的媽媽,返家接下爸爸遺留的破布子園。當初種下的破布子樹,迄今仍生機盎然,結實纍纍。

不過,極端氣候下,乾旱、暴雨成為日常,即使是野性的破布子,也不免遭殃。張益瑞總幹事指出,以今年來說,2月時,雨水不來,開花不如預期;清明期間,又下起大雨,導致花朵紛落,影響結果,果實也小,估計減產4成左右。破布子生命力雖強,仍是看天吃飯的產業,產量需視當年春天的天氣而定。

破布子農陳水粉(左)、陳水綢(右)雖然年歲漸長,仍樂在種植。
陳水粉(左)、陳水綢(右)雖然年歲漸長,仍樂在種植。

除了氣候,人口老化、勞力漸少,更是破布子產業發展停滯的主要因素。「阿粉姨」每天早上5點就到園裡,一直做到9點,下午3、4點再出門,避開灼熱的陽光。定居蘆洲的妹妹陳水綢每個月也會回來幫忙。她說,每天有忙不完的事,隨著年歲漸長,2人已減少耕作面積,屋前空地之前是破布子林,如今則雜草蔓蔓。

最費工的作業,從採收破布子開始

破布子產業最「厚工」的作業,從採收季節開始。「阿粉姨」姐妹倆砍下枝條,就在園裡剪下一串一串的破布子,順便篩選黑掉或太綠、太小的果實。由於經營多年,已有固定客戶直接前來載貨,否則就由陳水綢運至市場販售。

破布子採收十分耗時費力。
破布子採收十分耗時費力。

左鎮區目前栽種的破布子,有大果、小果之分。陳水粉表示,小果是「土種仔」,肉質雖少,剝開外皮宛如結球棉絮,膠質更黏更濃稠,大果則是改良品種,外觀像「縮小版龍眼」,汁液飽滿,賣相佳,不過膠質較少。加工時,通常大、小果各半,量多易做,口感與「純土種仔」無異。

破布子農陳水粉同時栽種大果(右)、小果(左),外觀差別不大。
陳水粉同時栽種大果(右)、小果(左),外觀差別不大。

剝開破布子外皮,小果(右)明顯比大果(左)更黏,膠質更濃稠。
剝開外皮,小果(右)明顯比大果(左)更黏,膠質更濃稠。

生鮮的破布子無法料理,必須經過加工。為發展在地產業,左鎮區農會以保障價格收購,過去每台斤只有20元的破布子,如今身價提高一倍以上,再由加工廠進行加工。每逢產季,大約6月中旬至7月初,三五農婦圍坐一起,從果串上剝下一顆顆果實,大桶裡流動的水浸泡著破布子,將灰塵、雜質沖洗乾淨,從早上8點到下午5點,她們坐在矮椅上,雙手不停地忙碌著,備極辛苦,成為破布子產業堅實的後援。

破布子產期,隨傳隨到的農村婦女是產業發展的後援。
破布子產期,隨傳隨到的農村婦女是產業發展的後援。

農民直銷站,醃漬破布子、破布子丸熱銷

剝好的「樹子」必須馬上熬煮,以免「黑化」。左鎮區農會推廣部人員穆翠玲指出,破布子置入鍋中,加水淹過,大火煮滾後,再轉小火慢熬2個小時以上,期間需不時攪拌,使鍋內受熱平均,煮到肉、籽分離,就代表煮好了,此時慢慢加入鹽巴或鹽水,持續攪拌至破布子凝結成塊,即可裝入容器放涼,農會以真空包裝販售,民眾買回後,放入冷凍,可以隨時備用。

破布子加工過程繁複。
破布子加工過程繁複。

為讓遊客一窺地方風物的面貌,農會在知名景點「左鎮化石園區」附近開設「左鎮驛站」農民直銷站,罐裝的醃漬破布子、冷凍破布子丸都很受歡迎,由於產量越來越少,破布子製品益為珍貴。張益瑞總幹事說,6月採收加工後,當年底就賣完了。此外,芒果、芒果乾、情人果乾、芒果布丁的人氣也很高。農會以「白二姐」品牌行銷,凸顯當地別具一格的白堊土地質。

維繫產業,農人耕植不懈,農會戮力推廣

直徑只有1、2公分的破布子,歴經多道程序才能變成餐桌上的珍饈。張益瑞總幹事說,破布子從栽培、採收到加工,無法機械化,均仰賴人力作業,在年輕人口外流的鄉村,即使農會提高收購價格,產業仍欲振乏力。

左鎮區農會總幹事張益瑞大力推薦破布子、芒果製品等在地好物。
左鎮區農會總幹事張益瑞大力推薦破布子、芒果製品等在地好物。

雖然產業面臨危機,仍有一群人難捨破布子的美味與腦海中的記憶,堅守崗位,努力不懈,如同「阿粉姨」當年不忍父親的破布子園荒廢,毅然返家承接父業,耕作迄今。

左鎮區農會的醃漬破布子,經常當年底就賣完了。
左鎮區農會的醃漬破布子,經常當年底就賣完了。

農會也持續深耕產業,雖然破布子產期只有短短3個星期,農會仍結合產期相近的芒果舉辦食農體驗活動,讓更多人認識破布子;除了參加在地的市集活動,總幹事張益瑞還打算北上展示破布子料理,推廣這項在地美食,希望破布子不只是南部人才懂的美味,也能走進更多民眾家中的餐桌。

左鎮區農會農民直銷站是在地農特產品的展示平台。
左鎮區農會農民直銷站是在地農特產品的展示平台。

You May Like

猜你喜歡


Activities

近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