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站內搜索

在地食事

>

達人推介

臺中市大甲區∣拜媽祖,吃芋仔,來大甲就對了

文圖/食農知味

到大甲,只能拜媽祖、逛老街?大甲區農會總幹事黃瑞祥說,那就太小看大甲了。來到全臺最出名的芋頭產地,不但可以自己下田「挽芋仔」帶回家,還能品嚐各種在地料理,甜的、鹹的、冰的、熱的,應有盡有。就算不是「芋頭控」,也會愛上「大甲芋仔」綿密鬆軟、香氣濃郁的滋味,絕對不虛此行。

大甲芋頭綿密鬆軟、香氣濃郁,鹹甜皆宜,到此一遊必嘗。
大甲芋頭綿密鬆軟、香氣濃郁,鹹甜皆宜,到此一遊必嘗。

天時地利,大甲芋頭人氣高

大甲發展芋頭產業的時間,不過30多年,產量也非全臺之最,卻創造高產值、高人氣,原因即在於黃瑞祥總幹事口中的「三對」—水質對、土壤對、氣候也對。

大甲位於臺中市西北角,除了西側臨海,主要為大甲溪與大安溪沖積而成的平原。黃總幹事說,扇型平原黑砂土壤疏鬆肥沃,溪水潔淨、灌溉無虞,具備農業發展的利基,而緩坡地勢利於排水,可說是栽培芋頭的「天選之地」。

氣候更是關鍵性的因素。黃瑞祥總幹事指出,以植物習性而言,天候越熱生長越快,容易出現熟度不足情形,反之天候冷涼,成熟期長,口感越好,芋頭也是如此。大甲芋頭栽培期長達10個月,養分蓄積飽和,因此口感鬆綿、入口即化。知名的「九份芋圓」標榜以「大甲芋」製作,不但Q軟,更帶有濃濃的芋頭香氣。

大甲可謂是栽培芋頭的「天選之地」。
大甲可謂是栽培芋頭的「天選之地」。

芋頭料理百百款,甜鹹都對味

黃瑞祥總幹事表示,農民曆中記載,「八月半」當令的食物,芋頭便是其一,甚至還有「八月十五吃米粉芋,大家都有好頭路」的俗諺。而「大甲芋」採收季正是「八月半」。「足月」採收的芋頭,最是美味。

事實上,「大甲芋頭」很早之前即有栽培紀錄。黃總幹事還記得,小時候,每戶農家的水田間,都種著芋頭,和甘薯一樣,是早年農家的主食。1985年,由於稻米產量過剩,農政單位推廣轉作,當地曾經嘗試薏仁、小麥、西洋芹、洋菇等作物,最後在地人「從小吃到怕」的芋頭落地生根,成為名噪全臺的「大甲芋」。

大甲農會推出加熱即可享用的「芋頭瘦肉粥」,美味不受限。
大甲農會推出加熱即可享用的「芋頭瘦肉粥」,美味不受限。

「米粉芋」便是芋頭米粉,是最常見的芋頭小吃,還有芋頭粥、芋頭排骨湯,都是庶民家常料理,「芋蔥粿」則是當地傳統點心,但老輩凋零,如今已不多見。芋頭可鹹、可甜、可冰、可熱的特性,更成為各式甜點的人氣食材,如芋仔冰、芋泥蛋糕等,許多糕餅店販售「芋頭酥」等糕點,是旅遊大甲必帶的伴手禮。

芋頭糕點,是旅遊大甲必帶的伴手禮。
芋頭糕點,是旅遊大甲必帶的伴手禮。

冷凍芋頭塊,主婦最愛

芋頭料理變化多端,黃總幹事說,其實簡單切塊放入電鍋蒸熟,鍋蓋一掀開,濃郁的芋香撲鼻而來,就讓人垂涎三尺了。農會加工生產的「冷凍芋頭塊」,他常說是「媽媽樂」,打開包裝就能料理,省去削皮、切塊的麻煩,十分方便。

大甲社區小舖所賣的「冷凍芋頭塊」,打開包裝就能料理。
大甲社區小舖所賣的「冷凍芋頭塊」,打開包裝就能料理。

雖然名氣遠播,但大甲農會仍積極行銷,除了每年辦理芋頭評鑑、芋頭產業文化節,還到臺北果菜市場舉辦「芋頭上市見面會」。凌晨時分,熱騰騰的芋頭稀飯,溫暖了忙碌作業人們的胃,也打開「大甲芋」更寬廣的市場。

「芋頭產業文化節」則一年比一年盛大,從嘉年華市集轉變為一日遊行程。在「匠師的故鄉」休閒農業區中,可以採芋頭、焢窯、湧泉戲水、划船、騎單車等,區內多家業者也提供芋頭風味餐、現撈海鮮及在地農家菜,有吃有玩,還可以把芋頭帶回家,C P值爆表。

大甲芋頭雖名氣遠播,總幹事黃瑞祥仍持續積極行銷。
大甲芋頭雖名氣遠播,總幹事黃瑞祥仍持續積極行銷。

稻米文化館,產業探源

「匠師的故鄉」是臺中市唯一的濱海休閒農業區,結合生態觀察、農業體驗以及極具特色的藺草編織,不只「芋頭文化節」期間,平日也吸引很多人造訪。農會還曾舉辦「草地音樂會」,有人遠從臺北、桃園、雲林前來,大家坐在草地上,吹著海風,一邊野餐一邊聽歌。黃總幹事希望,藉由「音樂會」形式,展現農業更多面向,吸引年輕人認識農業、親近農業。

「芋頭產業文化節」辦得一年比一年盛大。(大甲農會提供)
「芋頭產業文化節」辦得一年比一年盛大。(大甲農會提供)

稻米文化館,產業探源

「稻米產業文化館」也在此期待下設立。黃總幹事指出,「大甲芋」名氣響亮,但稻米仍是大甲的重要產業。目前大甲稻田面積約1800公頃,佔全部耕地的四分之三,雖然產值與600公頃的芋田相當,但稻米是戰略物資,以臺灣的地理位置、現今的國際形勢,重要性不言而喻。

稻米也是大甲重要產業,農會的「稻米文化館」是認識米食文化的所在。
稻米也是大甲重要產業,農會的「稻米文化館」是認識米食文化的所在。

「稻米文化館」位於大甲區農會大樓裡。電梯打開,極具地方色彩的大門映入眼簾;一入門,拱形木橋、紅磚鋪面、古早農具,讓人彷彿墜入時光隧道中。透過模型、文字及影片,早年農村社會的傳統建築、民間信仰、經濟生活等樣貌,躍然眼前。館內並展示百種稻米品種,以及食米的各種應用,除了煮飯,還能做芋粿、米苔目、年糕、碗粿、紅龜粿等,甚至可以釀酒。黃總幹事認為,食農教育正夯,「稻米文化館」便是認識稻米文化的最佳場域。

大甲有白米加工廠、休閒農業區,配合農會新設「食農講堂」,從田間收成、稻穀加工,再動手做米食,讓大小朋友了解整個稻米產業的脈絡。成立迄今,不但吸引各地社團參訪及校外教學,還有外國人士參觀,有興趣的人可以事先預約,由農會人員導覽。

「稻米文化館」館內展示百種稻米品種,以及食米的各種應用
「稻米文化館」館內展示百種稻米品種,以及食米的各種應用。

社區小舖,阿公阿嬤用line買菜

新開張的「食農講堂」,空間寬廣,設計新穎,專業級的廚房設備,不僅可以舉辦食農研習活動,也直播或製播地方媽媽們的「手路菜」,讓更多人認識大甲在地風物。

農會成立多年的「社區小舖」更是行銷在地農產的窗口。小小的店面,透過臉書、Line群組連結,擴大客群,已成為當地住戶採購食材的據點。食農教育士邱沛榆說,所有上架蔬果都經過農藥殘留檢驗合格,吃起來很安心,經常一貼上群組就被搶光,水餃、餛飩、芋薯片也很受歡迎。小舖人員每天上下午兩梯次配送,民眾可就近到小舖或5個分部取貨。

大甲農會新開張的「食農講堂」設計新穎,廚房設備相當專業。
新開張的「食農講堂」設計新穎,廚房設備相當專業。

小舖群組目前有1,600多人,以長者居多,70、80歲不在少數,透過農會人員教導,很多阿公、阿嬤用的得心應手。用line就能買菜,不僅行銷農產品,更是貼近在地需求的服務,而這,正是農會紮根地方的意義與價值。

大甲社區小舖群組目前有1,600多人,產品經常一Po群組就被預訂一空。
大甲社區小舖群組目前有1,600多人,產品經常一Po群組就被預訂一空。

每年農曆3月,「大甲媽」遶境期間,整個大甲熱鬧滾滾,黃瑞祥總幹事還規劃「1小時可達」的一日遊行程。從新竹到雲林,如果想吹吹海風,或是品嚐芋頭美食,也可以騎一段濱海自行車道,或到「臺灣八景之一」的「鐵砧山風景特定區」登高望遠。1小時的車程,說走就走,享受「浮生半日閒」的悠閒與浪漫。

You May Like

猜你喜歡


Activities

近期活動